相信不少人对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“暴雷”事件记忆犹新,过去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,规模挤入全国百强的地产,不少出现了贷款逾期、工程停摆和大幅裁员等现象,甚至有些房产巨头董事长因为挪用资金锒铛入狱。可以说信贷是一把双刃剑,既让这些房地产企业迅速扩张规模在全国四处拿地,也让这些企业旦夕之间股价暴跌、不得不低价甩卖手中原来高价拿到的土地。

最近,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也是因为大额借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,原因就是在公司定增收购的时候,以明股实债的方式借到了14亿元,然而公司重组后业务并不顺利,还款出现了问题,最终导致个人连带责任也输光了一切。
这也难怪这么多年来,娃哈哈和老干妈始终保持账面没有贷款,因此公司的发展步调反而显得稳扎稳打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由于贷款可以实现规模效应,很多创业者忍不住毅然选择贷款,被贷款坑的富豪不计其数,其中有一位富豪身家高达上百亿,却因为过桥贷款,最终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,他就是金盾股份的创始人周建灿。
2018年年初,周建灿在上虞国际酒店,选择跳楼结束了生命,享年55岁,外界对于这位百亿富豪选择轻生,非常不理解:周建灿旗下的上市公司金盾股份资产规模高达38亿,负债仅仅4亿多,公司2017年营收为4.5亿元,同比增长31%;净利为7962万元,同比增长87%,股价也高达35元,周建灿的身价也高达百亿元。
那么他为什么会走上轻生的道理呢?
周建灿离世后,他旗下的金盾股份挤满了人,这些人并不是周建灿的家属,而是周建灿的债主,随着这些人的到来,外界才了解到原来周建灿背后,是一个庞大的民间借贷。而周建灿选择轻生的原因也很简单,在他跳楼当日,一位债主和周建灿见面,因为债主不愿意再次向其借出1亿元贷款,周建灿才剑走偏锋选择了轻生这一条路。
也就在周建灿死后,金盾股份真实的业绩才浮出水面,2018年金盾股份的商誉损失金额达到16.07亿元,当年的亏损额达到17.5亿元,换句话来说2017年看上去喜人的业绩,实际上是不真实,大量的坏账被掩盖了。而背后的原因则是,周建灿、金盾集团及相关企业涉及的债务总额约为98.99亿元,其中金盾股份被牵涉到的债务及担保金额约为29.11亿元。
那么周建灿为什么要借这么多钱?为什么借到这么多钱,却把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?
在浙江上虞出生的周建灿,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,成年后进入社会也是众人羡慕的对象,因为他有一份铁饭碗工作——公务员。不过,周建灿认为这份工作过于乏味,于是在他26岁那年,选择了辞职创业。
他找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借到了3万元,成立了一个小作坊,主要生产消防器材,由于当时国内消防器材市场需求大,周建灿的小作坊生意越来越好,他很快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。赚到钱后,周建灿开始不满足于小作坊生产,1998年他重金买下一家消防器材工厂,在他的带领下,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,与此同时周建灿正式成立金盾集团,主要业务放在子公司金盾股份。

2014年,金盾股份敲钟上市,周建灿此刻成为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,然而周建灿并不满足于此,于是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,于是利用自己的上市公司平台,以及自己的持股,对外进行大额的融资,用金盾集团盘下了一个大型工业园,投资金额高达几十亿元,要投6亿元扩张消防器材生产,对格洛斯无缝钢管项目也投资了20多个亿,然而,项目投产之后,市场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,项目的回报率并未达到预期,回收的周期拉长。
此外,为了扩大规模,周建灿还让公司新增发行股份,他自己更是直接拿出6亿进行认购。然而,这6亿其实并不是周建灿自己的,而是他四处借来的,他想要借助于此次认购股份,让集团再拿下两家公司,只要交出好看的营收数据,公司市值就会涨上去,自己就成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,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还清6亿借款,还能凭借股份套现不少钱。
结果周建灿收购的两家公司,交出来的业绩都不好,不仅钱花出去了,还需要倒贴维持在刚开始的时候,周建灿用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作为过桥资金使用,但是随着其集团业务的不断恶化,银行的放贷意愿逐渐减弱,直到有一次银行收贷,他用过桥资金弥补之后,银行不再批准借款了,这一下子把周建灿推入到了高利贷的黑洞,在9分甚至1毛2(12%月利率)的利率之下,周建灿在短短的两年里就付出了17亿的利息,甚至为2.1亿元的借款就要偿还5.9亿的利息。
眼看,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越来越不景气,更是难以支付贷款和利息,于是周建灿就选择了通过抽屉协议,抽取上市公司的资金填入贷款的无底洞,甚至到最后他已拿不出钱支付任何贷款了,于是他到处在找新的借款,结果无一不是拒绝。于是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,他最终走上了不归路。
周建灿的事情令人唏嘘,金盾集团也因此而破产,周建灿在金盾股份所有的持股都被处理了,这也说明了,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在传统行业方面稳扎稳打,不可以进行冒进,除非有技术和资本支持,否则只会越陷越深,最终被高额的贷款所吞噬。